邮箱登录
邮箱:
@cpaffc.org.cn
密码:
重置
首页
友协新闻
友协新闻
姜江副会长会见荷兰中国友好协会主席克纳彭
2024年9月2日,姜江副会长在会见荷兰中国友好协会主席克纳彭。双方就加强两组织合作,推动中荷民间交往交换了意见。任新 摄
2024-09-02
查看详情
袁敏道副会长会见圣马力诺中国友好协会代表团
8月29日,袁敏道副会长在京会见以芭芭拉·泰伦齐主席为团长的圣马力诺中国友好协会代表团。 袁敏道表示,中圣两国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树立了不同大小、不同制度、不同文化国家之间和睦共处、合作共赢的典范。全国对外友协愿与圣中友协加强合作,共同为中圣关系发展作出新贡献。芭芭拉感谢中方的热情接待并表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圣中友协表示热烈祝贺。代表团希望通过此次中国友谊之旅,全面了解中国近年来的发展成就,致力于向圣马力诺及欧洲人民介绍一个真实而全面的中国。欧亚部副主任吕宏伟会见时在座。
2024-08-30
查看详情
“维娜丝路中国行”活动在新疆喀什启动
8月29日,由我会指导、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和意大利意中交流协会主办的“维娜丝路中国行”活动在新疆喀什正式启动。鄢东副会长出席入境欢迎仪式并致辞。鄢东表示,此次活动恰逢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之际,旨在展现丝绸之路的时代魅力、共建“一带一路”的新成果,并促进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维娜的重走丝绸之路之旅,不仅架起了东西方交流的桥梁,更对于赓续中意、中欧传统友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维娜·卡玛洛塔表示,非常期待能够沿着马可・波罗的足迹,更多地领略当下中国的风采,并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生动地呈现给意大利的同胞们。此次旅行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追寻,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文化的交流。维娜女士是意大利知名徒步旅行家,其于2022年4月从意大利威尼斯出发,徒步沿古丝绸之路,历经14个国家,2.2万公里,于8月29日上午,在意大利意中交流协会会长朱裕华的陪同下由伊尔克什坦口岸顺利抵达中国新疆喀什,正式开启为期一年的在华徒步之旅。此次旅行,维娜将沿着马可・波罗的足迹,穿越中国新疆、甘肃、陕西、等古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最终抵达北京。 
2024-08-29
查看详情
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举办2024年度第三期国际友城工作培训班
8月19日至23日,由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主办、辽宁省外办承办的2024年度第三期国际友城工作培训班在沈阳市成功举办。张杨斌副秘书长出席培训班开班式并作动员讲话。北京、山西、辽宁、吉林、江苏、浙江、江西、陕西、青海、宁夏等10个省区市的国际友城联合会会员城市外办(友协)从事国际友城工作的干部约100人参加培训。  张杨斌副秘书长表示,举办国际友城工作培训班,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努力推动新时代国际友城工作提质增效、更好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大家通过培训学习更好了解我国国际友城的发展特点和方向,掌握开展国际友城工作的要求和方法,规范建立国际友城的标准和流程,提高做好国际友城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增强各地国际友城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把做好国际友城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真正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此次培训班课程内容除友城工作外,还涉及国际形势、国际传播、地方外事、民间外交和国际地方政府组织情况介绍等内容,并组织学员进行了友城工作案例分享、分组研讨和现场见学。学员们一致表示,培训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此次培训,拓宽了视野,精进了业务,交流了经验,进一步明确了肩负的职责和使命,坚定了投身民间外交事业和国际友城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今后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友城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高质量开展民间外交和国际友城工作新路径,更好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024-08-28
查看详情
“我和中国的故事”优秀征文(二十一) ——让更多人感知中国之美
库兹涅佐娃身穿旗袍体验中国文化。  作者供图我是一名出生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00后。从我记事起,便常听大人们说起中国。中国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令我神往。年幼的我,怀抱希望,梦想有朝一日能到中国旅行。12岁那年,在家人的支持下,我参加了前往北京的研学团,得以亲身感受这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国度。当飞机缓缓降落,透过舷窗俯瞰,夜幕下的北京灯火璀璨、流光溢彩。坐在车里看北京街景,时而车水马龙、高楼林立,时而古色古香、韵味悠长。站在八达岭长城的古老石阶上远眺,群山苍翠,壮丽风景令人心潮澎湃。那次研学之旅让我收获良多,中国的一切都比我儿时在书中读到的更纯粹、更美好。对中国愈发强烈的向往之情,让我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回到俄罗斯后,我做了一个决定,要潜心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争取高中毕业后到中国上大学。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我收到了海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开始在海口这座城市求学。也许是因为从小就与群山为伴、与溪流为邻,我十分热爱大自然。对我而言,海南四面环海、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拥抱大自然最理想的地方。学习之余,我总爱四处走走看看。我自幼学习绘画,在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禁不住再次拿起画笔,用绘画记录这里的椰风海韵和淳朴善良的人民。我喜欢看海南的秀丽风景,也喜欢跟不同的人交流,了解当地文化习俗。我曾听一名赶海的黎族老人讲述过“甘工鸟”的故事。这段黎族人民家喻户晓的爱情传说,代表着他们对爱情的向往和歌颂。老人告诉我,海南最唯美、最浪漫的所在就是江海交汇之处,而这里也是我遇到爱人的地方。我们来自地北天南,但都热爱绘画艺术,都向往美丽的自然。我希望能用艺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有一次,我和爱人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写生,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在周围观看,他们不断地问我们关于火箭发射的种种问题。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绘画能够把复杂的科学原理通过简单易懂又有趣的图形结构展示给孩子们,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科学。自此,我开始尝试用绘画诠释科学,并荣幸地成为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科普志愿者,和科学家们一道深入一线,用绘画为孩子们讲述科技的力量。看到一双双天真活泼的眼睛好奇地看着我的作品,看到孩子们通过我的解读收获科学知识,我也感到成就满满。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今年已是我在中国生活的第六个年头。6年中,我拥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和爱人始终在艺术的道路上并肩前行。未来,我希望能够和更多人一起,架起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沟通的艺术之桥,让更多人感知中国之美,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作者为俄罗斯青年画家、海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亚历山德拉·库兹涅佐娃)文章刊发于《人民日报》(2024年08月26日16版)
2024-08-28
查看详情
“我和中国的故事”优秀征文(二十二)——为与中国朋友并肩奋斗感到自豪
哈南(左二)与中国同事们在埃及尼罗河畔“法老村”游览。  作者供图1987年9月,21岁的我从埃及开罗大学文学院毕业。随后,我到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埃及分公司(中建埃及)应聘并被录用。这个偶然的机会,开启了我和中国的不解之缘。从1988年2月工作至今,我在中建埃及已经工作了36年。刚入职的时候,作为公司里唯一的埃及人,我既有期待又有担忧。期待的是,能够有机会了解中国,并结识很多新朋友;担忧的是,不知能否与这么多外国同事融洽相处。不过,我很快就发现,中国同事们都对我非常友好,也非常照顾我。当时公司规模还比较小,员工不多。没过多久,中国同事都成了我的好朋友。由于缺乏经验,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办事常常考虑不周或出现差错,公司同事发现后都会及时提出建议和指导意见。公司前辈侯萍还不断鼓励和开导我,让我感到十分温暖。在我忧愁时,一些同事帮我分担和化解苦恼;当我取得成绩时,同事们也为我感到高兴,如同我的亲人一般。我的中国同事还经常在各种节假日邀请我参加各种节庆活动,让我更好了解中国文化,融入公司团队。几年后,侯萍在埃及的任期结束,回到了中国。尽管距离遥远,多年来我们还是一直保持联系。每逢节日,我们还会互道祝福,仿佛对方就在身边。我相信,以互信、关怀为基础的友谊,将陪伴我们终身。侯萍和其他同事都非常关心中建埃及的发展,令我们都感到骄傲的是,公司承建了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现在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员工已经超过9000人,其中仅埃及员工就接近7000人。我成了公司里资历最老的埃及员工。我发现埃及和中国文化有很多共通之处,比如重视家庭、善待朋友等。我常常跟中国同事一起交流埃及和中国的文化习俗。同事王文洁跟我讲很多春节习俗,她对埃及文化也非常感兴趣。我邀请她到我家做客,为她准备特色美食,让她零距离了解和感受埃及的节日文化。美好温暖的场景让人难忘。我见证了中建埃及的成长,也感受到了两国员工的友谊不断加深。我一直觉得,我与中国朋友的关系越密切,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会越牢固。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是埃中友好的象征,我作为项目参与者和见证者,会永远为与中国朋友并肩奋斗感到自豪。人民之间的友好是国家间友好的基础。愿埃中友谊像大树一样枝繁叶茂、生生不息。我也愿为促进埃中民间友好交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者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埃及分公司埃及籍员工哈南·奥斯曼·阿卜杜·卡德尔)文章刊发于《人民日报》(2024年08月27日17版)
2024-08-28
查看详情
“友谊之声”——西方浪漫与东方诗意音乐会在京成功举办
8月24日,由主办、北京荷风艺术基金会承办的“友谊之声”——西方浪漫与东方诗意音乐会在礼堂成功举办。 副会长鄢东、德国美因茨-威斯巴登德中友协主席库特·卡斯特、荷风艺术基金会创始人李风、北京市友协常务副会长张谦、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秘书长石永奇、德国驻华使馆文化处副处长蕾娜·林克、昆山杜克大学常务副校长约翰·奎尔奇、全球化智库CEO苗绿等120余名中外嘉宾出席。音乐会上,德国青年男高音大卫·雅各布·施莱格深情演唱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舒曼声乐套曲《艾辛多夫-利德克瑞斯》、《诗人之恋》和中国作曲家黄自作品《思乡》,两位中国女高音歌唱家为听众献上《送别》、《你是安宁》、《维利亚之歌》等中外名曲。音乐会的最后,中德音乐家们以一曲咏叹调共同演绎了西方浪漫与东方诗意的完美交融。 文化交流部主任朱丹出席上述活动。德中友协青年音乐家代表团于8月23日应我会邀请抵京,鄢东副会长会见代表团一行,就促进中德青年文化交流与代表团进行了深入交流。在京期间,代表团还与北京高校开展了音乐交流活动。
2024-08-27
查看详情
“我和中国的故事”优秀征文(十九)——继续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大约15年前,我从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畔,来到了黄土高原的黄河之滨。在兰州生活的岁月里,我遇到了很多支持和帮助我的中国朋友,而与敦煌结缘,更是改变了我的人生。2007年,来自中国吉林省的一个文化艺术交流团到我的家乡奔萨市演出。当时还在读研究生的我,一下子就被其中名为“千手观音”的敦煌舞吸引。演员们精湛的表演、翩跹的舞姿、默契的配合,给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也令我终生难忘。敦煌飞天,一梦千年。从那时起,敦煌这个名字便深深刻进我的心里。2015年,因为工作原因,我开始翻译有关敦煌文化的书籍,并终于有机会穿过河西走廊,第一次走进这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在敦煌三危山下,我细细欣赏着莫高窟里一件件美妙绝伦的壁画和泥塑,被轻盈飘逸、凌空翱翔的飞天形象深深打动。从此,一粒探究敦煌历史文化的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我开始从事更多与敦煌有紧密联系的工作,并从中获得巨大成就感。冥冥之中,我感到似乎当初不是我选择来到敦煌,而是敦煌早已选择了我。我要倾尽所能多为敦煌做一些事情。在参加2018年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翻译工作之际,我有幸结识了我的人生导师——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在得知我作为一名外国人对中国的敦煌文化如此热爱和向往,并且多年从事敦煌文化相关工作时,郑老师表示了欣赏和肯定,并鼓励我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2019年,我成功考取郑老师的博士研究生,并以敦煌学专业的“中亚考古”方向为主要研究领域。“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从此,我以郑老师“一辈子、一件事、一世情”的敦煌学研究理念为座右铭,开启了对敦煌文化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如果将古丝绸之路比喻成一顶黄金王冠,那么敦煌就是一颗冠顶明珠。敦煌学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宗教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在今天依旧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敦煌学不仅凝结了世界各族人民的深厚友谊,也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共同的精神财富,更是一部经典的世界级百科全书。“此兴若未谐,此心终不歇。”从2007年对敦煌“一见倾心”到2019年敲开敦煌学的大门,一路走来,凭着对敦煌无限的热爱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我结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好友,也很荣幸地获得了甘肃省人民政府为外国专家颁发的“敦煌奖”等各种荣誉。如今,我也成了敦煌故事的讲述者。除了翻译大量关于敦煌历史文化的书籍,我也通过各种机会向人们介绍多姿多彩的敦煌。2023年,我受邀参加“发现中华之美——在华外国青年‘知行中国·相约甘肃’研学活动”,有幸与敦煌学专家赵声良等学者一起,为研学团的外国青年朋友们讲述辉煌灿烂的敦煌文化和文物保护工作的相关知识,收获热烈反响。我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努力,为敦煌学的全球传播贡献一份力量。我也愿继续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中外友好的推动者、文明互鉴的践行者,让更多的外国友人认识中国、理解中国。(作者为甘肃政法大学外籍教授奥莉娅·普隆金娜)文章刊发于《人民日报》(2024年08月16日15版)
2024-08-22
查看详情
2024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活动系列报道广西篇(二)
前言:2024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我会作为交流年牵头单位,负责全面协调各项活动。当前,交流年活动清单已囊括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活动百余项,各项活动正蓬勃开展。1.一方净水:中国—东盟青年绿色使者入桂行实践活动 5月18日至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在绿城南宁举办“一方净水:中国—东盟青年绿色使者入桂行”启动仪式。中国—东盟青年绿色使者入桂行活动,是广西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具体行动。活动期间,东盟青年使者从南宁到桂林,沿着八桂大地绿色发展的足迹,开展研讨学习、技能交流、实地调研等,一路上深深体验了广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壮美广西画卷,他们与广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高校师生互相学习交流,增进了解、结下友谊,写下了一部绿色发展、携手共进的中国—东盟环保合作时代新篇章。2. 2024“境外媒体看广西”采访活动6月30日,2024年“海外华文媒体广西行”活动在广西南宁市启动。来自美国、柬埔寨、加拿大、德国、印尼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加启动仪式。长期以来,海外华文媒体发挥融通中外的优势,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外友好往来,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5天里,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走进广西百色市考察采访,“零距离”感受广西的前进脉动和发展前景,记录广西开放发展成果,面向海外讲好中国故事和广西故事。3.“青春遇见美美与共”为主题的中国(广西)—东盟青年手拉手活动7月4日,以“青春遇见美美与共”为主题的中国(广西)—东盟青年手拉手活动在南宁举行,500余名中国与东盟青年代表共赴一场特别的青春盛会,共绘一幅山水相连、手牵手、心连心的美好画卷。来自老挝、马来西亚、缅甸等多国驻南宁总领事馆的官员出席启动仪式。活动现场,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代表齐聚一堂,通过志愿服务、文化交流、职业教育等多个领域的深入交流,展现了青年群体的无限活力与创造力。5名新聘任的“广西故事讲述官”在故事分享会上,用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他们在志愿服务、农业科技、卫生健康、科学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传递了青春的正能量,更彰显了双方在合作共赢道路上的坚定步伐。
2024-08-22
查看详情
“我和中国的故事”优秀征文(二十)——中国医生救了我的命
2014年,我完成了在北京大学法学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业,回到韩国一家律师事务所就职。后来,我先后被派到了北京和上海的代表处工作。2020年9月14日,就在我即将返回韩国时,意外突然发生了。那天,正走在上海街头的我突然感到胸口一阵剧痛,仿佛一个又热又重的车轮从身体的左上方碾压到右下方,整个身体都像要裂开一般。我试图给好友发短信,却渐渐看不清键盘,手指也不听使唤,只好拦下一辆出租车直奔医院。到了位于陆家嘴的上海市东方医院,剧痛已经蔓延至我的全身。跌跌撞撞进了急诊,医生见状立即给我做了检查,又给我吃了止痛药。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有人说话,强行睁开眼睛,看到医生手里拿着一沓文件。我试图向医生描述我的情况,却说不清楚。签了手术同意书后,我很快又失去了知觉。再次睁开眼睛,我全身动弹不得,脖子以下没有任何感觉。医生和护士在来回走动,身旁的机器不停发出“嘀嘀”的声音,躺在床上的我十分忐忑。后来才得知,我是因突发主动脉夹层而胸痛不已。这是一种非常凶险的心血管急症,早期死亡率很高。人体主动脉壁由三层组成,而当时我的主动脉壁最里面两层已经破裂,只剩下最外面一层,情况十分危急,还好被及时救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在重症监护室,我身上布满了呼吸机等设备,只能靠注射进食。看着监护室内24小时奋战的医护人员,我的内心十分感激。更让我感动的是,我的主治医生告诉我:“在手术过程中,我们给你输了很多血,大概占你血液总量的70%。”在重症监护室外,我以前在北京大学的同学和在上海的朋友三班倒轮流守护我,让我的心中充满温暖。从手术室到重症监护室,再到普通病房,和死神搏斗了近一个月,我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毫无疑问,我是幸运的。2020年12月10日,在返回韩国的前一天,我特意骑自行车绕着东方医院转了一圈。回韩国后,我去大型医院做了一次全身检查。查看各项结果后,韩国医生感慨地对我说:“中国医生救了你的命。手术做得很果断,非常成功。”后来这些年,我都很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并对劫后余生的新生活心存感激。一直以来,我也在积极参与与中国相关的活动,希望能为促进韩中友好贡献一份力量。作为北京大学韩国校友会会长,我希望将在中国留学过的韩国人凝聚起来,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我还担任“新时代中国大讲堂”副校长,这个讲堂由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和韩中文化友好协会共同主办。我希望通过分享自己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努力增进韩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现在,我时常怀念在中国的时光,想念骑着自行车在北京的五道口和中关村轻快地穿行,想念上海黄浦江畔清晨的空气和傍晚的夕阳。我对中国的想念会继续下去,我和中国的故事也会一直继续下去。(作者为韩国世宗律师事务所律师合伙人,本报记者马菲采访整理)文章刊发于《人民日报》(2024年08月19日16版)
2024-08-22
查看详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