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邮箱:
@cpaffc.org.cn
密码:
重置
首页
资料
资料
俄罗斯让尼加拉瓜运河再起波澜
美大部        朱 锐 (本文已在中国日报中文版刊登,凤凰网、搜狐网等转载) 中国商人王靖宣称将在年底开工的尼加拉瓜运河近日又起波澜。俄罗斯总统普京在7月访问拉美途中临时变更行程路线,对尼加拉瓜进行了闪电访问,并同尼总统奥尔特加会谈。据外媒报道,双方就俄罗斯“参与”尼加拉瓜运河工程进行了“积极谈判”。 俄媒体称,所谓“参与”,指的是政治和军事上的“参与”,即“俄罗斯将确保运河的建设安全以及应对可能出现的挑衅”。而在9月初莫斯科举行的俄尼政府间委员会会议上,两国已然谈及尼国允许俄战舰和战机在其太平洋、加勒比海沿岸进行巡逻。如双方就此达成协议,俄在尼加拉瓜的军事存在最快将在2015年上半年实现。 此消息让人震惊,若果如媒体报道,俄罗斯“参与”尼加拉瓜运河工程,且赖以如此政治军事参与方式,无疑将给本来就深陷舆论声浪的运河开发再遮阴霾。 目前,尼加拉瓜与中国并未建立外交关系。由42岁的中国商人王靖担任董事长的香港HKND集团在2012年宣布欲投资开凿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尼加拉瓜运河。建成后的尼加拉瓜运河长达286公里,可通过40万吨级的超级巨轮。较之巴拿马运河而言,一旦通航,尼加拉瓜运河将明显缩短现有取道巴拿马运河的两洋航路,大大缓解巴拿马运河通航能力不足导致船舶长期积压等待的困局。 2013年6月13日,尼加拉瓜国民议会正式批准与HKND集团签订特许总目协议。该项协议赋予HKND集团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并管理尼加拉瓜运河的权利。 然而,海内外舆论和相关机构对于王靖和其公司究竟是否有实力承担运河投资开发的质疑之声从未间断。今年上半年,更传出工程耗资将由之前的400亿美元飙升逾500亿美元,尤让人担忧王靖能否对耗资如此巨大的工程项目成功融资。 在解决了运河走向难题,即规划中的运河确定避行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尚存争议的湖泊领土地区后,随着年底开工时间的临近,项目的投资融资问题才是摆在HKND集团——这家宣称没有任何中国官方背景的公司面前的最大问题。 而俄罗斯能提供什么呢?很显然,俄罗斯无法在资金上为工程带来什么贡献。俄罗斯社会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叶夫谢耶夫这样说:“(开凿运河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国。如果中国不承担大部分费用的话,我想,俄罗斯也不会参与如此昂贵的项目。无论如何,我们作为战略伙伴互为补充。我们客观上对遏制美国感兴趣。”言下之意,俄罗斯能提供的仅仅是“确保运河的建设安全”。 而由俄提供所谓“安全保障”下的尼加拉瓜运河开通以后,俄方将获得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确立战略地位的难得机遇,实现俄舰队从大西洋向太平洋的快速调遣。熟悉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历史的人即刻明白,这简直是数十年来俄罗斯人梦寐所求。 此时此刻此情此境,不禁让人想起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那是冷战美苏对抗的极端事件,全世界都因此而笼罩在核战争的黑云之下,事件最终以苏联撤走在古巴的所有军事力量而告终。如今,虽然已经告别冷战时代,左翼政党执掌尼加拉瓜,但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无疑依旧是美国人不愿意也不可能放弃的战略要地。于任何可能危及国家安全的行为,美国绝不会袖手旁观,更何况是区域外大国意欲染指美国人的“后院”。 事实上,从王靖宣称要开凿尼加拉瓜运河以来,美国从未在任何场合表达过官方立场,即到目前为止,可以理解美国官方对此即不反对也不支持,而美国其他舆论对此也并无激烈的反对之声。尼加拉瓜目前政局相对稳定,针对计划中建设的运河,其国内无非是一些当地居民和环保人士不定期举行零星的抗议活动,邻国虽有怨言但也没有加以阻拦的想法,运河的建设实际上没有任何可预想的安全威胁。那么,中国公司开凿运河,何须俄罗斯的飞机战舰保驾护航? 联想到今年以来,尤其是乌克兰事件之后,俄罗斯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围绕制裁俄罗斯的持续交锋,不难想象,俄罗斯如果可以在中美洲,在未来的尼加拉瓜运河获得军事战略立足点,足可以有效回应北约在俄欧洲边界周边加强军事存在的行为,一条运河将改变既有的地缘政治。俄罗斯不会在运河建设投资上花费哪怕一个卢布,但却可以坐收运河带来的战略利益,目的绝非“俄可以利用的新运河大幅扩大同拉美的贸易额”那样简单。 美国自一战后逐步登上国际秩序霸主地位以来,一直牢牢掌控着主要国际航路的咽喉,从马六甲海峡到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到巴拿马运河,美军亦在新加坡、西班牙、埃及等战略要处布建军事基地。故俄罗斯因素在尼加拉瓜运河的出现无疑是向美国发出的直接挑战。美国有理由认为运河工程远非纯粹的商业项目,如果美国公开抵制、反对,或从中作梗,即使王靖和他的HKND公司融资成功,运河开发前景亦扑朔迷离。俄罗斯所谓“安全保障”,不仅不能给予运河工程切实的安全氛围,反而会给运河工程带来显而易见的不稳定因素。 尼加拉瓜运河设想并非近年的奇思妙想,历史上诸多国际投资者曾经付诸努力,推动运河开凿,却皆出种种原故无果而终。中国投资者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在中美洲这样的地缘政治十字路口投资运河项目,应当远离本不属于此地的国际政治斗争因素。正如王靖之前反复强调“运河建设没有中国官方因素”一样,如果他和尼加拉瓜政府真的想成功开凿这条将影响世界的运河,那么拒绝其他和运河建设、融资无关的局外人,让运河工程重新回到纯粹的商业轨道,方为明智之举。
2014-10-10
查看详情
笔墨跨越大洋,一桥飞架中拉——记“印象厄瓜多尔”文化外交项目
美大部    朱锐 (本文已在2014年9月3日中国日报网专栏刊登) 安第斯山绵绵,亚马孙河汤汤,新世纪中拉关系提速发展,前程向好。     去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题为《促进共同发展 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拉美发展得越好,对世界就越好,对中国也越好。在人文上,中拉要加强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不仅‘各美其美’,而且‘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要成为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促进的典范。” 今年7月,习主席再访拉美,宣布成立“中国—拉共体论坛”。如何实现中拉文化“美美与共”,对正处上升期的中拉人文交流和探求深发展的民间外交工作而言,都是一个新课题。 用中国画表现位居地球另一端的拉美壮阔风光,展示拉美风土人情,会碰撞出什么样的艺术火花,又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独特韵味?全国友协美大部创新交流形式,与厄瓜多尔驻华使馆合作,开展“印象厄瓜多尔”项目,努力用文化外交将地处太平洋两端的中国和拉美连接起来。 2013年11月7日至17日,由陈新、杨建武、陈小奇、欧阳立新、袁绍明、王奇志等六位画家组成的中国艺术采风团跨越大洋,十天时间遍走厄国东西南北,边记录边创作,揭开“印象厄瓜多尔”项目序幕。 采风篇:美丽拉美  艺术创作的素材宝库     六百年前,中国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却未曾踏足拉美大陆。此行的中国画家,希望发现厄瓜多尔的独特魅力。  16世纪大地震后,于印加城废墟上建立的基多海拔2800余米,和我国格尔木相差无几,以“高原首都”名闻于世。山腰俯瞰,万瓦鳞次,群山相拥,蔚为壮观。基多古城于1979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虽历经震灾,欧陆殖民遗风与印第安文明始终相织,是拉美保存最为完好的历史街区。 在我驻厄大使馆为代表团举行的欢迎仪式上,画家们和厄外交部文化专员、厄知名画家佩卢卡奇等政治界、艺术界人士亲切交谈,互赠作品,交流两国绘画特点和文化发展情况。 沿泛美大道南行,阳光一路铺展。厄第一大城、港口重镇瓜亚基尔面海而城,海风椰影婀娜,得誉“太平洋东岸明珠”。 历经几乎是世界上最严格的环境消毒检查,画家们抵达声名远扬的厄瓜多尔国宝级自然保护区——加拉帕格斯群岛,即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曾驻足研究陆龟的“龟岛”。 或乘快艇,或坐小巴,欣赏南半球最美的海滩风光,在达尔文科学保护站观看陆龟孵化过程,近距离接触鬣蜥、蓝脚鲣鸟、弗拉明戈鹳和达尔文雀等特有动物;在冲锋艇半舱进水的紧急情况下,和当地船工齐心协力,三次抢登火山石峭岩,有惊无险登上军舰鸟栖息岛屿;于海边日出日落间写生采风,对人与自然在拉美的和谐共处叹为观止。     短短十日,飞机带着代表团在欧亚大陆和两大洋间划出十余道航线。拉美之美,让中国画家流连,尤其对艺术创作而言,这里是天然的素材宝库。 印象篇:热情拉美  把友谊带给寻常百姓 论最热情奔放,眼观全球,荣归拉美人,定无异议。拉美诸国谁能力拔头筹尚不知,但厄瓜多尔必不落下风。其65%人口是欧陆印第安混血,如此国度,差异是最多彩的文化音符,融合是最丰厚的文化土壤。空气中的热情,夹杂着草茵芬芳久久不散。     而“印象厄瓜多尔”项目最成功之处,在于打破固有文化交流模式,主动营造机会,让中国艺术家走进贫民区,走入雨林,走进寻常百姓生活,走入淳朴热情的厄瓜多尔人民心中。 在瓜亚基尔,代表团登上山腰的拉斯佩涅斯贫民街区,串访于类似北京胡同、上海弄堂的棚屋中,与贫困家庭和底层画家畅谈艺术和中国。友好互动之景,让久居瓜市却也不曾和贫民打交道的华侨称赞;在曼塔,深入渔场早市、造船工地,迎接渔船满载晨归,在鱼腥味中接触渔民工匠,吸一口他们的土烟,就认定你是“中国哥们”;在帕克切国家公园,艰难步行数小时贯穿雨林,和山民一起满身泥泞,放声而笑;在雨林村镇,俯身钻进象牙果作坊,了解这神奇植物采摘剥壳、抛光染色等制作工序。夜晚载歌载舞,庆祝中厄朋友生日的到来。 要快乐地生活,这是拉美人的态度,也是信仰——即使蓬壁陋室下,也没有愁眉和苦脸,迎接中国朋友的永远是热情的招呼、由衷的欢颜。物质的匮乏,不能冲淡精神世界的丰腴:夜幕降临,潮水褪去,海风拂来,踩起节拍,扭起身段,中拉朋友的萨尔萨舞可以从今晚摇摆到天明。 正是拉美人民这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简单快乐的价值追求,丰满了我们对拉美的无限憧憬;也正是这种开门迎客的洒脱姿态,给从北走到南的中国画家传播友谊的机会。在翻译的帮助下,画家们和渔民、工匠、师生、画家、商人、记者和警察尽兴而谈,他们渴望互相了解。 拎上啤酒,走进海边茅屋,和贫困渔民手脚并用地侃天侃地——这些短暂却彰显努力的主动示好,让画家们对普罗大众的生活有了具象感观,也让淳朴的厄民众对友好中国由衷感动。已然“投身民间外交工作”的中国画家表示要努力创作,以画为媒,把拉美的璀璨文化、绚烂风光带回祖国。 成果篇:巡回画展  厄瓜多尔彼岸惊艳绽放        浩瀚太平洋,挡不住中拉人民渴望了解彼岸的愿望。 “印象厄瓜多尔”项目由全国友协李小林会长和厄外交部里卡多·阿洛卡部长倡议发起,旨在进一步丰富双方交往内容,增进两国人民间的互相了解。 依据全国友协和厄驻华使馆签署的《“印象厄瓜多尔”项目合作备忘录》,六位画家精心创作64幅展现厄风土人情的中国画作品,集成中西双语画册,并由全国友协谢元副会长和厄驻华大使何塞·博尔哈为之作序 “‘印象厄瓜多尔’项目是中拉人文交流的创新和突破,将在双边人民的友好交流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谢元副会长在序言中写道。2014年6月18日,“印象厄瓜多尔”画展在湖南长沙开幕。厄驻华大使何塞·博尔哈、全国友协美大部吉拥军副主任等出席并致辞。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国际教育交流协会、长沙画院等各界人士及市民逾200人参加开幕式并参观画展。 传统中国绘画,不只是在画纸上简单重现艺术家的所见所闻,而是要表现个人的情感和想象。建武花鸟栩栩如生,小奇人物传神大气,陈新水墨意境深远,绍明山水笔走珠玑,立新泼墨洒脱奔放,奇志画笔逸气横生,六位画家的笔下呈现出六个拉美世界,表现各有妙处,画面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那块万里之外的土地,丰富而纯净,深深打动观者之心。 “湖南省是毛主席的故乡,意义非凡,是画展开幕的理想之地。中国画家的作品仿佛带我回到了美丽的祖国”厄驻华大使何塞·博尔哈动情感叹。新华社、中新社、凤凰网、新浪网等媒体竞相报道这一独具特色的文化外交活动。 画作于今年下半年在北京等地巡回展出,为厄旅游文化在华推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得以传统视角欣赏异域厄瓜多尔的中国民众,即使相隔大洋,也能感受到中拉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共同热爱。 目前,全国友协正和厄驻华使馆努力沟通,促成厄画家代表团来华参访,在厄瓜多尔展出描绘中国的画作,是为“印象中国”项目。明后年,全国友协还将与其他拉美国家开展合作,全力打造“印象拉美”品牌,让中拉文化外交的成果不断走入人民生活。 意义篇:文化外交  配合中拉关系整体发展 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曾断言,“将来会出现拉美世纪”。 中国和拉美,相距遥远,人文交流机会少,彼此国民认知度低。对于许多拉美人来说,中国仅与“茶叶”、“苦力”、“功夫”等词汇相联系,而国人对于拉美的印象则局限于“印第安文化”、“足球”等大众文化层面。近十年来中拉关系的跨越式发展,亦不能掩盖双边人民依旧陌生的距离感和略显干涸的文化交流现状。 “当前,中拉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21世纪不仅是太平洋的世纪,还应有一个拉美的世纪。”习主席在连续两年访问拉美后如是评价。 热情如火,是世人对拉美的认识,治安混乱,也是世人对拉美的忧虑。如今拉美已成为中国重要战略伙伴,中资企业纷纷布局,越来越多国人奔赴拉美,然而针对华人的安全事件却频发,“中国威胁论”在拉美不乏市场,拉美人民渴望认识真正的中国,中国人民更应聆听拉美的声音。 只有中拉人民越友好,中拉关系才越有未来。提升中国在拉美的国家形象,促进拉美人民“知华”“友华”,是对拉美文化外交的题中之义。中拉人文交流,正逢其时。 作为“印象拉美”开篇之作,“印象厄瓜多尔”项目的成功启迪我们,中拉人文交流应紧紧抓住中拉关系发展长期向好的战略机遇,开展政府主导、民众参与的文化外交活动,使之扮演深化中拉人民友谊的润滑剂。 文化,东西方共通的语言,深入合作的桥梁。19世纪初远赴拉美的中国茶农让东方茶文化遍洒拉美。“印象拉美和中国”系列文化外交活动,愿以艺术再次连结起两大文明陆地。 科迪勒拉山系将拉美一分为二:太平洋海岸明媚,亚马孙雨林蔽日。居于其中的厄瓜多尔,面积不大,人口不众,却最是拉美脾气秉性。中拉人文交流的辐射力,宛如中国江南的绵绵春雨,在蓊郁浩莽的拉美丛林中更增添勃勃生机。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中国,拉美,北半球到南半球,东半球到西半球,本是地球上最远的两端,“印象拉美”系列文化外交活动,紧握时代脉搏,让中拉人民走近彼此,让中拉文明“美美与共”。团结协作、携手发展的中国梦和拉美梦交相辉映,息息相通。中拉友好,不止定格在今天,将会载入于史册。  
2014-09-04
查看详情
亲历邓小平1979年访美时两场历史性活动
卞 庆 祖   前秘书长 2014年7月30日 今年7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为拍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邓小平同志1979年访问美国的《旋风九天》,从外交部查找当时驻美使馆参加接待邓访的人员,得知我是其中之一,即要求进行采访。在决定接受采访后,我马上查阅有关书报和资料,认真思索回忆和准备。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访华后,1973年5月,中国在美国华盛顿市建立了驻美联络处。1979年1月1日,中国和美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1979年3月1日,中国驻美联络处改为驻美使馆。中美建交不久,小平同志就应邀访问美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国家领导人正式访问美国,具有非凡历史意义。 我1977年至1981年曾前后在驻美联络处和驻美使馆任二秘。在小平同志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访美的华盛顿期间,领导决定我作为新闻联络官,参与接待工作。由于联络工作的性质,我身挂美方颁发安全级别较高的证件,可以在一些重要场合,自由活动。其中的两场活动,白宫正式欢迎仪式和美国三大电视台联合采访,我在只几米之遥的所见所闻,印象深刻,终生难忘。 1979年1月29日,是全世界瞩目的一天。那天,虽然美国华盛顿市正值严冬腊月,寒气逼人,但是天空晴朗,光照能见度好。上午十点,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玫瑰花园南草坪,正式欢迎小平同志来访美国。现场的美国各界观礼嘉宾、中国访美代表团和我使馆人员,加上300名中美和其它国家的记者,共千余人,可谓热闹非凡,盛况空前。卡特总统及夫人在七八米长的红地毯上,从小平同志夫妇下车后,一直陪同走到演讲台。此时美军军乐队奏中美两国国歌。卡特总统后又同小平同志一起检阅美国三军仪仗队,同时美军鸣放19响礼炮。美国政府以国家元首的外交礼仪接待小平同志访美,是完全超出常规的。邓小平同志访美的名义是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美国给予超规格礼遇,实际相当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待。美国接待它国国家元首,一般鸣放21响礼炮。如硬要説什么差别,只是鸣放礼炮少了2响,其它则别无二致。这些充分表明卡特政府对小平同志访问美国的极高度的重视。 小平同志下榻的美国布莱尔国宾馆与白宫只隔一条马路,近在咫尺。十点稍过,小平同志乘坐的黑色高档贵宾车,慢慢开进白宫南面外交大门时,卡特总统夫妇已满面笑容地在红色地毯的一头静侯。黑色高档贵宾车刚停,美国礼仪兵即上前拉开车门,小平同志还未完全下车,卡特总统已亟不可待地跨步上前,与小平同志热情握手,此时翻译冀朝铸才匆匆忙忙赶过来,为中美两国领导人翻译。我一名年轻的外交官,万分有幸,能站在离小平同志下车的车门两三米之处,近距离地目睹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场面,真是激动万分,难以忘怀。2012年12月,一次在京举行的纪念尼克松访华40周年研讨会上,卡特总统作主旨演讲。会间,我发言时向卡特总统讲述了我这段亲身经历。研讨会会后见面时,卡特总统説非常高兴见到我,但感到有些意外,想不到在场几十位中美学者专家中竟会有人见证35年前的这一历史场景。他还与我合影留了念。其实,在近距离亲眼看到卡特总统与小平同志亲切握手的中方人员,的确是极少的。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到访中国。周恩来总理在机场同尼克松握手时説,“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有学人称之为“跨越太平洋的握手”。1979年1月29日,卡特总统同邓小平副总理在白宫的热情握手,是开创中美关系新时代的握手,也是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的握手。它的历史意义怎么评説都不会过。在接受美国三大电视台联合采访时,小平同志表示,中美建交不仅是两国关系的“蜜月”,而且这个“蜜月”还会继续下去。他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充满信心。在中美建交后的35年里,两国关系得到了飞速发展,是当时关心和参与这项工作的人,怎么想都想像不到的。中美建交时,两国贸易仅有24.5亿美元,现已达5200亿美元(美方统计是5600亿美元),增加了200多倍。除经贸外,两国科技、教育、人文、军事以及民间交流等方面的合作蓬勃发展。中美两国人员的互访交流更是增速惊人,仅中国去美国的各类人员,每年就有400万人次之多,也就是説每天有一万多国人乘飞机去美国。中美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的数量从零发展到200多对。当然,中美关系发展不时会有艰难险阻,矛盾困难甚至冲突,但它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型曲折发展,总的趋势是向前的。邓小平访美35年来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证明,保持良好的中美关系既有利两国共同发展,造福两国人民,也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我们应对中美关系的持续发展保持信心。 邓小平同志在华盛顿市接受美国三大电视台采访,通过电视直接向美国广大民众,传递中国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信息。这是小平同志访美的又一重头戏。 在布莱尔国宾馆内一间约三四十平米见方的房间,小平同志座椅背对壁炉,其前左右两侧分别放有两座小沙发。这四座小沙发是四位采访人坐的。在美国,这种壁炉前的谈话称之为“炉边谈话”。“炉边谈话”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当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为解决全国面临的严重困难,坐在壁炉前以切交谈的方式,直接向美国人民喊话。此后,先收音机广播后电视直播的“炉边谈话”成为普遍欢迎的国家领导人与普通民众之间的交流方法,受到广泛好评。这次参加采访小平同志的有美国三大电视台,即美国广播公司(ABC), 国家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后来又有美国公共广播电视网(PBS)加入。在采访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中,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王牌主持人克朗凯特最有人气。当时克朗凯特的名字在美国“家喻户晓”,是“全美国最值得信任的人”,号称比美国总统还受欢迎。从采访人的名声,也可以看出这场活动的影响。现场我就站立在小平同志座椅左侧沙发的后面,经历了采访活动的全过程。 1979年1月31日下午3点,在布莱尔国宾馆内,美国三大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对小平同志进行了联合采访的“炉边谈话”。美国三大电视台联合采访,是即问即答,问题没有多少限制的“言论战”。三大电视台联合采访在美国就极少见,后加上公共广播电台共四大电视台联合采访,又説要电视实况转播,显得这场活动的分量更重了。双方商定:小平同志的答话必须全部播出,不能掐头去尾;翻译必须要整段翻。以免一句半句的,易丧失原意。在不大的这间房间里,人员众多又有聚光灯的强烈照射,室内温度很快升高,小平同志看来相当兴奋,脸上红通通的。根据安排,小平同志首先向美国人民发表了简短讲话,向美国人民致以亲切的问侯。虽説这种即问即答,难度很大的采访活动,对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来説,既陌生又新鲜,后来有人称这场活动是“破天荒”“史无前例”。但是,在30分钟的精彩答问中,小平同志始终精神饱满,神采奕奕,以新中国领导人的满满自信,坦率果断,对答如流。谈话内容主要涉及中国改革开放,美苏关系和中美关系。在谈到改革开放的问题时,他説,“我可以明白地告诉你,中国不单是中央的领导,而且地方的领导,全国人民在这方面是一致的。”改革开放,“肯定会继续下去“。因为它“对人民有好处,是人民拥护的”。这场美国电视台联合采访的活动,赢得了广大美国观众的称赞和欢迎,极大提高了中国领导人的国际形象,小平同志成为美国《时代》周刊1979年首期的封面人物。 小平同志以铿锵有力的语言,向美国社会精英和广大公众,以及国际社会,説出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在美国和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和持久的影响。我之所以认为小平同志与卡特总统握手是“改革开放的中国同世界的握手”,是因为小平同志访美恰逢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元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向全世界而主要是对西方世界的开放,美国则是西方世界领头羊。大量事实表明,正是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中国在不长的时间里便加入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力地推动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迅速崛起。中国经济总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世界第15位,到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也得到极大提升。这一切都远远超出国人和世人的预料。它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的高瞻远瞩,也显示出邓小平1979年访问美国的伟大历史意义。
2014-08-12
查看详情
埃及需要思想解放
熊亮    亚非部 (本文已发表于2014年6月4日《东方早报》) 埃及前军方领导人塞西当选新一任埃及总统。早在上周,初步计票结果一经宣布,部分埃及民众便涌上街头庆祝塞西当选自1952年“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法鲁克王朝62年来埃及的第六任总统。当然,有人在选举前就已经庆祝过了。 选举毫无悬念,未来充满变数,塞西已是过去四年来埃及的第三位总统。埃及将往何处去,一系列关键因素环环相扣。在这一过程中,各利益集团的地位问题,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都将考验新一届领导人的能力和智慧,由此带来的示范效应也将对伊斯兰世界乃至世界其他地方产生重要影响。 总统选举前,塞西曾宣称,如果他当选埃及总统,穆兄会将不复存在,这一表态让人难以置信,细思恐极--我们想起霍梅尼曾说过:革命道路由殉道者的尸体铺就。事实上,穆兄会是埃及社会不能被排除在外的一分子,任何消除它的企图都将引起埃及现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对抗,可能导致大范围激烈冲突的发生,不仅会破坏埃及的社会面貌,更可能对转型阿拉伯国家、伊斯兰世界及其他国家产生更广泛影响。 埃及是阿拉伯国家的人口、政治大国,伊斯兰世界的宗教研究中心,爱资哈尔大学在穆斯林中享有盛誉,也是埃及巨大的文化资产。世界各地几十个伊斯兰宗教政治运动都在密切关注埃及目前的发展态势。这些运动对穆兄会的支持从友谊、同情到全力支持和效忠不等。可以肯定的是,不论塞西对埃及穆兄会制订了什么计划,地球人都知道。如果穆兄会真的沦落到无法存在的地步,伊斯兰世界有可能爆发抗议,埃及国内政治冲突也许会发展为具有全球影响的事态。 其实,问题不仅限于伊斯兰世界,随着不少非伊斯兰国家穆斯林人口的显著增长,埃及问题的溢出效应还有可能体现在一些欧洲国家。仅在德国,穆斯林数量就以每年6万至8万的幅度增长,已达400万,伊斯兰教在地区层面被认可为官方宗教,新的清真寺不断修建。同时,德国关闭了400所天主教堂和100多所新教教堂。另外计划在未来数年关闭700所天主教堂。穆斯林十分乐意购买过去的教堂建筑,将其改造为清真寺。很多欧盟国家都存在这一情况。 与此同时,莫斯科现在有大约200万穆斯林人口,比任何欧洲城市都多。从1989年起﹐穆斯林的人口以每年40%的高增长率递增﹐达到今天的2500万。俄罗斯族人口在每年递减﹐专家预测到2020年﹐穆斯林人口将是俄罗斯人口的五分之一﹐因为年轻人多﹐服役的穆斯林军人将超过俄罗斯军队的半数。 如果现在的人口趋势再继续三十年﹐俄罗斯人口的一半将是穆斯林。由于出生率的差异、人口种族结构和信仰的变化﹐穆斯林有可能成为俄罗斯的主要民族。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穆兄会、军方及各自支持者表现出的狭隘和暴躁触目惊心。然而,把穆兄会纳入到改革进程中来,与其达成某种共识,以及穆兄会内部组织改革,这些都是埃及获得进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埃及的问题是个循环轮回:经济改革没有起色就无法保证就业,稳定便无从谈起,执政基础就不牢固,政府倒台,秩序重归混乱,经济便愈发糟糕。解决一切复杂问题终究还是要靠人。无论是穆尔西当政时期的一系列操之过急,还是临时政府对穆兄会的种种残酷镇压,特别是不久前的大规模审判,均不同程度地带来了消极影响,也让人不禁质疑政治家智囊的成色。去年,阿尔及利亚著名作家布阿拉姆·桑萨尔在接受专访时表示,阿拉伯国家的社会带着自己的古老结构在20世纪进入了现代化世界。那些最传统的民族和国家,日本人、印度人、中国人和非洲人都接受了这种现代化并在盘点自己。而阿拉伯世界却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它还处在混沌之中。人们在外发表民主演讲,回家后却仍然封闭妻女,人们可能仍对摧毁父权结构感到害怕。 从现在算起,20年后的埃及人口将突破1亿,如何解放人的思想,如何将其他中产阶级精英吸纳到体制内,使他们为埃及的发展贡献力量,是埃及能够跳出循环步入一个新发展阶段的更大、更重要的命题。
2014-06-11
查看详情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外孙 克里斯托弗·考克斯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致辞
 (2014年5月15日)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外孙  克里斯托弗·考克斯 今天我很荣幸来到北京,和各位在人民大会堂共同出席庆祝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 自从60年前的这个月成立以来,一直在影响中国如何看待世界以及世界如何看待中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的祖父尼克松总统就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审视中国。42年前的1972年2月,他第一次来到中国。他与毛泽东主席的会见,与周恩来总理的会谈,结束了我们两个伟大国家间1/4个世纪的隔绝。当时他在北京、杭州、上海7天的访问,戏剧性地结束了一段不愉快的时期。那个时期,中美两国关系处于一种不友善的冰冻状态。 在他访问中国的最后一天,他称他的访问为“改变世界的一周”。过去的40多年里,世界认可了他的评价。 当中美之间经历艰难和困境时,这种情况即使是最亲密的朋友间也会发生,我们必须要铭记两国的根本利益,以及对于和平、稳定、繁荣的共同追求。这将帮助我们战胜个别的问题和暂时的分歧。 过去60年间,为发展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的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尼克松基金会建立了特别密切而又富有成果的关系。我们的合作开始于在美国加州尼克松图书馆共同举办活动,纪念世界闻名的乒乓外交。 在李会长的领导下,在全世界受到赞誉和尊重,尤其是在加州约巴琳达市。 我尤其高兴的得知将与尼克松基金会在今年7月共同召集中美两国优秀的年轻人、学生和企业家,在尼克松图书馆举办为期两天的会议和讨论。 我知道我们伟大的事业将继续下去,希望未来美中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越来越活跃。 我的外祖父经常对我强调,要从各式各样的战术、策略中理解分歧,这至关重要。他说,审视世界的关键不在于短期外交斗争和决策,而要着眼于真正推动世界前进的伟大力量。 尼克松总统在20年前的上个月去世。他生前见证了中国重新崛起为伟大强盛的国家,这也正如他所预料。他也深信中美两国深厚友谊的重要意义,两国在冷战时期都受益于这种友谊。我相信,这份基于相互理解、尊重对方利益的友谊以及我们之间的联系,将为本世纪两大强国,即中美两国,共同构建新型双边关系提供坚实基础。 感谢所做的工作。相信中美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友谊将更加深厚。 非常感谢。
2014-05-15
查看详情
非盟委员会前主席、加蓬前副总理兼外长让·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致辞
(2014年5月15日) 非盟委员会前主席、加蓬前副总理兼外长  让·平 尊敬的主席阁下, 各位贵宾、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荣幸能应邀参加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这个意义非凡的活动。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向中国致意,感谢她为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感谢她为增进团结、促进友爱与加强合作所做的积极努力。 在过去的60年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迈出了它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步伐。实际上,今天的中国呈现出了整个经济追赶进程史上最精彩的案例。仅仅几十年时间,中国就由一个贫穷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成为21世纪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超级大国。 这次庆祝活动可以使我们总结过去,正视现在,开拓未来。我们都来自广袤而古老的大陆。非洲有露西化石,而中国有北京人。非洲有金字塔和法老,中国有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我们都有古老的传统和习俗,我们也拥有热情、共享、责任、幸福、友爱和团结这些共同信念,我们都还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非洲人民永远不能忘怀,1955年我们两个大陆—非洲和亚洲聚首印度尼西亚召开了万隆会议,为去殖民化运动和争取政治独立以及加强非亚合作奠定了基础。 8年后的1963年,非亚两大洲的国家与中国一起,积极筹建77国集团,致力于保护第三世界集体经济利益。1年后,中国总理周恩来对非洲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 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77国集团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宣言。新秩序旨在稳定并提高77国集团成员赖以赚取外汇的商品的价格,以解决他们不断恶化的贸易状况。 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资本的主要来源和非洲外来直接投资的第一来源国。中国还是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不仅如此,长期存在的贸易恶化状况这一引发建立77国集团的诱因,也在国际贸易史上第一次得到大幅改善甚至完全扭转。由于中国的巨大需求,长期下跌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中国甚至已经成为低价商品的制造工厂。所有这些让那些即便是联合国和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几十年来都协调未果的事情,忽然间变为了现实。非洲目前正以接近6%的平均速度快速增长,一些国家的增速甚至达到了两位数。 中国可以在改善当前国际经济秩序方面发挥推动作用。今年还是周恩来总理历史性访非50周年,李克强总理也刚刚结束了对非洲的访问。 跨文化对话已成为维护国际、国家和地方和平的先决条件。愿中国与非洲携手推动和加强对话,确保公平贸易和可持续发展。这将使我们在一个和平、友好和尊严的世界里生生不息。 谢谢大家。
2014-05-15
查看详情
圣马力诺前执政官、圣中友协主席詹弗兰科·泰伦齐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致辞
 (2014年5月15日) 圣马力诺前执政官、圣中友协主席 詹弗兰科·泰伦齐 尊敬的习近平主席阁下: 今天我无比荣幸地参加成立60周年庆祝盛典。它肯定了圣马力诺中国友好协会所从事活动的重要性。 我有幸领导圣马力诺中国友好协会达26年之久,圣中友协在圣马力诺积极组织了许多活动,使得圣马力诺人民能够有机会通过中国画展、中国工艺品展、中国民歌、中国传统舞蹈表演、中国美食展示和圣马力诺多个代表团访华以及与中国企业家和各界人士会晤等活动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我们还接待了来自中国不同省市的许多代表团。 在这些代表团中,我要特别提到的是,2003年应我本人邀请尊敬的主席阁下作为圣中友协的客人访问了圣马力诺。我们非常荣幸能够接待习主席的访问,这次访问至今我们记忆犹新,它进一步增进了我们之间的友谊。 我的中国情缘要追溯到1988年,应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邀请,我作为圣马力诺国家元首第一次访华,在欢迎宴会上李先念主席特别强调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这句话令我感动至深,铭记在心里,并萌生了创建对华友好组织的想法。回国后,在我的积极推动下,立即成立了圣马力诺中国友好协会,并亲自担任主席。26年来,不论国际风云和中欧关系如何变化,我所领导的圣中友协始终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是中国在欧洲国家中可信赖的主流友华力量。我们始终认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决反对任何分裂行径。2005年,我积极做圣马力诺各界人士工作,阻止了在欧洲窜访的达赖访问圣马力诺。 在我的倡议和推动下,圣马力诺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协成立50周年专门发行纪念邮票。为了中国,为了中国人民,为了中圣友谊,圣马力诺这个远在欧洲的袖珍国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先例。 2013年9月,我高兴的邀请李小林会长率对外友协代表团访问圣马力诺,代表团全体成员亲身感受了圣马力诺人民对于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度过了难忘愉快的时光。 从1988年开始至今,我已经访问中国40多次,我从没有停止过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深厚和真挚的情谊,对我来说中国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2014-05-15
查看详情
日本前首相 鸠山由纪夫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致辞
 (2014年5月15日) 日本前首相  鸠山由纪夫 今天,在尊敬的习近平主席及众多外国贵宾的共同见证下,迎来了60华诞,我对此表示衷心的祝贺。 同时,对于邀请日本代表团出席此次盛会,并且在高朋满座当中,给我这个致辞的机会,我感到万分荣幸。 20世纪是一个战乱频仍的时代,是世界大战不断的时代。日本在那个巨大的时代旋涡中,给中国的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痛苦。日本对此表示深刻反省,并下决心成为一个永不再战的国家。这个决心应该永世坚守。 遗憾的是,世界上的纷争还远没消散。世界各地争端不断。而武力不是解决争端的根本方法。 要从根本上解决争端,必须从疗心开始。我坚信,只有奥地利的康登霍维-凯勒奇伯爵和我的祖父鸠山一郎所倡导的“友爱”,才是治理当前政治乱象的正确理念。 所谓友爱,就是在尊重自己尊严和自由的同时,尊重别人的尊严和自由。这理念不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也同样适用于国与国之间,乃至人与自然之间。 不固执己见,倾听对方的主张,理解、信任,守望相助。 今天,我想我是代表亚洲进行发言,那么,站在亚洲代表的立场上来说,实现友爱的理念就是要建立东亚共同体。既然欧洲已经建成了欧盟,那么在亚洲也没有理由不能建立共同体。 如果亚洲各国不仅仅在贸易、金融等经济领域保持密切合作,而且在教育、文化、环境、医疗、社会福利等方面也加强协作,增强共同体意识,那么,无疑将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从这个意义说,李小林会长和的同仁,迄今为止与各国朋友在各领域建立起来的友好合作关系,也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们十分欢迎贵国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都发挥重要作用。近期,将举行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CICA),就亚洲新安全观展开讨论,这与我所提倡的建立东亚共同体的理念不谋而合,我对此深表赞赏。 当前的亚洲在曲折中发展繁荣,这得益于战后伟大的前辈们的巨大努力。为了维护东亚地区秩序的持续稳定,我们必须踏着先辈的足迹,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在的各位朋友的努力下,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必将迎来梅花与樱花共同盛开的日子。 60年一甲子。在此,我谨祝愿日益成熟稳健的在新的目标和决心下,迎来更大的发展。
2014-05-15
查看详情
汤加中国友好协会主席 皮洛莱乌·图伊塔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致辞
(2014年5月15日) 汤加中国友好协会主席皮洛莱乌·图伊塔 习近平主席阁下,尊敬的各位领导,李小林会长,全国友协的各位同仁,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能够代表大洋洲,应邀出席此次成立60周年庆典仪式,我和大洋洲代表团都深感荣幸。作为友协的客人和第一位发言嘉宾,更是荣幸之至。 促进和平和谐、打造良好愿景、在平等的基础上促进各国友好是民间外交的优良传统,也构成了友协的基础与核心。中国历代领导人奠定并发展了这一传统,正是他们的远见卓识,使我们今天能够相聚于此。不论国家大小,各位的出席本身正是和谐与和平共处的最好体现。 当今太平洋气氛略为紧张。我提及此事,意在与各位共同谋求和平的解决方案,消除争端。太平洋上曾发生过令人遗憾的事情,如今我们希望友协的理念、信仰和行动将帮助我们推进和平友好进程、缓解紧张局势、解决冲突,因为友谊是没有国界的。麦哲伦将世界最大的海洋命名为“太平洋”,意在太平,因为这片海洋水流平缓;库克船长称汤加王国为“友谊之岛”,因为他发现这儿的人民十分友善。我与中国人民的交往也充满了和平与友善。 中国在太平洋地区发展文化、工业、教育、卫生、信息技术等产业中,始终秉承友谊、合作、互信的原则。应该对李小林女士领导下的友协为中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做出的努力表示充分肯定。在此,我谨向李小林女士及友协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长期以来,中国不断增进对太平洋地区的帮助与支持,对此我们深怀感激。这种支持与帮助根植于民间友好、互相尊重。这是我与中国朋友交往中的亲身经历。 在此,预祝此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我深信友协的友好事业将不断发展、蒸蒸日上。我殷切期望,并且非常荣幸能够继续作为友协大家庭的一份子参与其中。
2014-05-15
查看详情
美国总统奥巴马致中美友好城市大会贺信(译文)
华盛顿  白宫 我谨对所有出席2014年美中姐妹城市大会的代表表示问候。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命运相连就如同国家共同体的世界里。该国家共同体因大家的不同而得以加强,由于大家共同的愿望而团结在一起。美国和中国都深切关注对方取得的成功。美国坚信,一个稳定、和平与繁荣的中国,不仅对于中国人民,而且对于美国和全世界都是有益的。 通过为美中两国开展有益的文化、教育和经济交流提供机会,美国国际姐妹城协会等组织一直站在促进全球关系以帮助社区发展繁荣的前沿。这样的努力展现了公民外交在解决紧迫挑战和创造美好未来方面的强大力量。 我为担任美国国际姐妹城协会荣誉主席深感骄傲,祝贺你们在过去30多年来为促进美中人民伙伴关系提供了积极支持。我祝愿此次会议热烈而富有成果。                                      巴拉克·奥巴马                                  2014年3月24日 原文
2014-04-04
查看详情
Baidu
map